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[海安資訊] 《舊軌還鄉(xiāng)》:一篇初中生作文何以掀起情感共鳴?

[復制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1
查看2025 | 回復0 | 2025-4-11 18:00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 IP:江蘇鹽城

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(qū)。
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注冊

×
“姥姥姥爺牽著我,踏上一趟綠皮火車,自杭州啟程,搖晃過二十五小時,直達內蒙古烏蘭察布”
“火車一路向北,窗外景色從南方的溫婉漸變?yōu)楸狈降倪|闊”
“歲月模糊了記憶的細節(jié),我用想象將它們一一勾勒”
近日,浙江一名初三學生張瀟冉以一篇名為《舊軌還鄉(xiāng)》的作文火爆全網,這篇僅千余字的文章給讀者帶來了有如電影畫面一般的感受。有人感慨,“這篇作文看著看著眼前全是風景”“句句不提鄉(xiāng)愁,句句都是鄉(xiāng)愁”,內蒙古文旅更是在之后給張瀟冉送上了回信,信中很浪漫地寫道“此心安處,是你我筆下永恒的歸途”。
這篇《舊軌還鄉(xiāng)》到底寫了什么
其實,這篇作文很簡單,講述的就是張瀟冉乘坐綠皮火車從杭州回老家內蒙古的經歷。在她的筆下,孩子悄悄掀起窗簾一角,好奇地看著窗外的風景;爺爺一開始不愿買推銷的商品,卻因一句“孩子愛吃”而心甘情愿掏了錢;記憶中的故鄉(xiāng)“洇成了底片上的殘影”;重新運營的列車車廂里“親切熟悉的方言,和著車輪與鐵軌摩擦聲,混響成一首懷舊的歌謠”......
整篇文字的展開也如同作者歸鄉(xiāng)乘坐的綠皮火車一樣,以舒緩平穩(wěn)的節(jié)奏向前行進。這趟列車不僅承載著濃濃的鄉(xiāng)愁和鄉(xiāng)音,更記錄著時代的變遷與親情的牽絆。運用生動的修辭和細致的描摹,將個人經歷升華為集體記憶,在讀者心中激起跨越時空的情感漣漪。
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特質,使得這篇作文超越了單純的文學表達,成為多元觀點與情感的投射場。它不僅引發(fā)了一場信息與文化的自主分享浪潮,更在不同群體中激蕩出迥異的回響——旅游愛好者將目光投向了烏蘭察布的獨特風光;當地文旅部門捕捉到了推廣地域文化的絕佳契機;教育工作者由此反思程式化寫作的局限之面;而廣大讀者則在字里行間尋回了深藏心底的溫暖記憶......
為什么類似這樣的文學作品能夠激發(fā)起大眾的分享欲呢?
從這幾方面,我們也許能窺見端倪。
01 好的文學能讓人讀出自己
音樂作為抽象的藝術形式,以純粹的聲音構建起無限延展的情感空間。它無需語言轉譯,便能直接叩擊心靈——悲愴時可以如泣如訴,激昂處能夠氣吞山河,溫柔時又似春風拂面。
而文學同樣具有這種開放性的審美特質。好的文學不是清澈透明的,也不只有一個標準答案,它讓每一個讀者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、讀出自己,它也讓每一個讀者都能夠隨著時間、隨著閱歷、隨著各方面的變化而從同一個內容里讀出不同的感受。
當我們在《百年孤獨》的魔幻敘事中找尋到自己的家庭縮影,在《小王子》的星際漫游里重溫起自己的童年時光,這種“于他處遇見自己”的奇妙體驗便能催生出強烈的分享欲望,讀者既能通過分享完成自我表達,又能在群體共鳴中感受存在價值,這正是文學引發(fā)自主傳播的內在機制。
02 好的文學讓人有情感鏈接
每個人的內心深處,都有著難以名狀的情感,親情、愛情、夢想、鄉(xiāng)愁,當它們融于文學中時,便有了具體的狀態(tài)和輪廓,是朱自清筆下的“在晶瑩的淚光中,又看見那肥胖的、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”;是羅曼·羅蘭 的“你們的理想與熱情,是你航行的靈魂的舵和帆”;也是席慕蓉詩中的“故鄉(xiāng)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,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”。
優(yōu)秀的文學作品像精密的情感解碼器,通過具象化的生活細節(jié)、普世的人生感觸或集體記憶符號,激活讀者潛意識中封存的情感體驗。當文字與個人記憶產生量子糾纏般的鏈接時,分享就成為了情感宣泄的本能。
03 好的文學讓人找到思想的共鳴
好的文學作品,一定具備促使人們進行深入思考的能力,它們更像是一面能映照靈魂的鏡子,通過生動的人物和故事,將人類共通的道德追求與精神追求具象化。例如魯迅的《阿Q正傳》,其中未明言的精神勝利法,卻能夠讓每個讀者忍不住去比對自己的生活細節(jié),反思其間是否有相似的地方;還有阿爾貝·加繆《西西弗的神話》中“必須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”這一悖論,也會挑戰(zhàn)并重塑著讀者對生命意義的理解;再或者是我們熟悉的《論語》,一句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便能讓相隔兩千年的心靈產生共鳴,找尋到“仁義禮智信善”這些永恒的人性光輝。
人們常說:“若不是疲于奔命,語文本該是最浪漫的學科”。年少時,我們埋頭于書山題海,無暇品味文字之美;待到歲月流轉,閱歷漸豐,方才恍然——原來那些課本里的字字句句,早已道盡人生的百般滋味。如同這篇《舊軌還鄉(xiāng)》,我們之所以會情不自禁地分享它,就是因為我們在其中“讀出了自己、鏈接了情感、找到了共鳴”,而這份觸動,正是這個時代最珍貴的小確幸。
下附《舊軌還鄉(xiāng)》全文
一起來欣賞吧
《舊軌還鄉(xiāng)》
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910班 張瀟冉
姥姥姥爺牽著我,踏上一趟綠皮火車,自杭州啟程,搖晃過二十五小時,直達內蒙古烏蘭察布。
這是我兒時歸鄉(xiāng)的記憶。
火車一路向北,窗外景色從南方的溫婉漸變?yōu)楸狈降倪|闊。
一切如此美好,甚至車廂內的嘈雜喧嚷都是溫情脈脈的。
次日天未亮,我就把額頭貼在起霧的玻璃上,守望遠方晨光破曉,仿佛那天的朝陽是為了迎接我們的回歸而冉冉升起。
然而上小學后,回老家的次數也隨之減少,那趟直達的列車也悄然停運。
鐵軌銹成了記憶里的虛線,故鄉(xiāng)洇成了底片上的殘影。
去年,姥爺離世,回老家的頻率陡然上升。只是,如今的歸鄉(xiāng)之路,已成了一場漫長而煎熬的跋涉。
天未破曉便趕往機場焦灼等待,徒增一道行李托運手續(xù),機艙內狹小的空間外加氣流的震蕩讓人難受,機場進出在如迷宮里兜兜轉轉,而后還有數小時車程,到老家時早已夜幕漆黑。冬夜遇上大雪,路面結冰,行車更是提心吊膽。一路奔波,無暇欣賞窗外風景,更何況飛機窗外除了茫茫云海,再無其他景致。
今年,聽聞那趟停運已久的火車重新運營,心中涌起難以言喻的激動。
一個月前,我終于再次踏上這趟魂牽夢縈的火車。
夜幕低垂,火車緩緩啟動。車廂里親切熟悉的方言,和著車輪與鐵軌摩擦聲,混響成一首懷舊的歌謠。
躺在鋪位上,感受到火車的微微顛簸,仿佛躺在大地母親溫柔的搖籃里。只是車廂里的人漸多,似乎已沒有以前那般寬敞。
說來也巧,就在我們的鋪位下方,有一對老人和他們的孫子,行程與我們完全一致。本就窄小的床鋪,擠著爺孫倆,為了讓孫子舒適些,爺爺硬是蜷縮在床尾。車廂熄燈后,那孩子總是悄悄掀起窗簾一角,透過縫隙,好奇地窺探著窗外飛逝的風景。
乘務員推著小車,叫賣著各種商品。年輕人大多置之不理,他們便將目標轉向了年邁的老人。但無論推銷員的言辭多么天花亂墜、充滿誘惑,那位爺爺始終不為所動。然而,當推銷員隨口一句“孩子愛吃”,他就毫不猶豫地掏了錢,一筆莫名其妙的生意就這樣心甘情愿地成交了。
看著這一幕,兒時乘火車的記憶又泛上心頭。那時的姥姥、姥爺,是否也因為我而傻傻地買下一些推銷品?他們是否也會為了讓我睡個好覺,而把自己縮在床尾?我是否也曾像那個小孩一樣,偷偷掀起窗簾欣賞不斷變換的風景?……歲月模糊了記憶的細節(jié),我用想象將它們一一勾勒。
終于,火車抵達老家,見到姥姥的那一刻,心中積攢已久的思念如潮水決堤,奪眶而出……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注冊

本版積分規(guī)則

54

主題

46

回帖

653

積分

高級會員

積分
653
国产高清无码黄色视频,久久国产精品久久香蕉,国产精品制服丝袜四区,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